清代
[清代] 趙景賢
(1822—1863)浙江歸安人,字竹生。道光二十四年舉人。捐官內(nèi)閣中書。咸豐間率民兵守湖州三年御太平軍。官至福建督糧道。后以糧盡,城破被執(zhí),死于蘇州。謚忠節(jié)。
[清代] 孫詒讓
(1848—1908)浙江瑞安人,字仲容,號籀庼。同治六年舉人。五應會試不中。官刑部主事,旋歸不復出。精研古學垂四十年,融通舊說,校注古籍。所著《周禮正義》,為一生心力所瘁,為清代群經(jīng)新疏中杰出之作?!赌娱f詁》亦為注墨的權威之作。《契文舉例》為考釋甲骨文最先之作。另有《古籀拾遺》、《名原》、《永嘉郡記》《籀膏述林》等。
[清代] 姚范
(1702—1771)安徽桐城人,字南青,號姜塢,初名興涑,字已銅。乾隆七年進士。官翰林院編修,充三禮館纂修。文章沉邃幽古,學術長于考訂,所見多前人所未發(fā)。有《援鶉堂詩集》、《援鶉堂文集》、《援鶉堂筆記》。
[清代] 楊芳
(1770—1846)貴州松桃人,字誠村。讀書應舉不中,投軍為書記。嘉慶初以把總從楊遇春鎮(zhèn)壓苗疆義軍,漸升為將領。從額勒登保等鎮(zhèn)壓川楚陜白蓮教,常率輕騎突擊取勝。遂與楊遇春同稱名將,累擢至固原提督。后以舊部嘩變,坐馭兵姑息,革職遣戍。旋復起為總兵。十八年,從那彥成鎮(zhèn)壓李文成起事。道光初,歷直隸、湖南、固原提督,參與平定新疆張格爾叛亂。鴉片戰(zhàn)爭中,以湖南提督隨奕山赴粵,因畏敵求和被革職留任。旋回本任。卒謚勤勇。
[清代] 魏耕
(?—1663)明末清初浙江慈溪人,字楚白,號雪竇山人,原名時珩,又名璧,別名蘇。明末諸生。明亡,于浙東抗清,失敗后隱居苕溪,與錢纘曾及祁理孫、祁班孫兄弟等交往,盡讀祁氏淡生堂藏書。又與鄭成功通消息,勸之入江攻南京。鄭軍敗退后,清政府獲悉謀劃所出,遂遭捕殺。有《息賢堂集》。
[清代] 金圣嘆
金圣嘆(1608年4月17日—1661年8月7日),名采,字若采。一說原姓張。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嘆,自稱泐庵法師。明末清初蘇州吳縣人,著名的文學家、文學批評家。金圣嘆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學批評,對《水滸傳》、《西廂記》、《左傳》等書及杜甫諸家唐詩都有評點。他乩降才女葉小鸞,寫下動人篇章,成為江南士人佳話,亦為曹雪芹構(gòu)思和創(chuàng)作《紅樓夢》的素材之一。金圣嘆提高通俗文學的地位,提出“六才子書”之說,使小說戲曲與傳統(tǒng)經(jīng)傳詩歌并駕齊驅(qū),受推崇為中國白話文學運動的先驅(qū),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清代] 錢梓林
錢梓林(1776—1814),字季良,號敬庵,兆鵬四子,梅林弟。幼隨父官博陵,讀書穎慧。為文雄渾雅健,善概括史事。嘉慶十五年舉于鄉(xiāng),十九年赴禮部試,既出闈,以病卒于家。以文行著于鄉(xiāng)。及卒,私謚文愨先生。
[清代] 沈朝初
(1649—1703)江蘇吳縣人,字洪生,號東田。康熙十八年進士,授編修,累官至侍讀學士。曾分纂《大清會典》、《大清一統(tǒng)志》、《明史》、《平定朔漠方略》、《唐類函續(xù)編》,凡歷五館。
[清代] 蔡希邠
蔡希邠(bīn),(1832年-1900年),原名蔡有邠,字仲歧,號稼堂,又號孺真子,南昌新建人,增生出身,清朝政治人物。在擔任廣西按察期間,與康有為相待至厚,積極推動和組織桂林維新變法。中法戰(zhàn)爭時期留用廣西,后又受朝廷委派,以督辦廣西界務的身份會勘中越邊界。工于詩文,著有《寓真軒詩鈔》。光緒二十四年七月二十三(1898年9月8日),調(diào)任湖南按察使。1898年被岑春煊等參劾納賄攬權、引用同鄉(xiāng),被革職永不敘用。
[清代] 曹言純
(1767—1837)清藏書家、詞學家。字種水,一字絲贊,一號古香,浙江秀水(今嘉興)人。早年即專心于詞章之學,苦于家貧困無書,只要借人書籍,遂節(jié)取其精華,蠅頭細書抄錄,積30余年達千百余冊。喜作詩填詞,其代表作如《鳳凰臺上憶吹簫》、嘉慶二年(1797)所作《垂楊》等,清新婉約。著有《征賢堂集》、《種水詞》等。
[清代] 劉棨
(1657—1718)清山東諸城人,字韜子??滴醵哪赀M士,歷任長沙知縣、寧羌知州,至四川布政使。在長沙禁棄女之俗。在寧羌用倉粟賑饑,教民利用槲樹養(yǎng)蠶織綢。又建義學,寧羌自此始有中舉人者。
[清代] 邱圓
邱圓(1617—1689),也作“邱園”或“丘園”,約和王漁洋同時,為清初康熙年間戲曲作家。字嶼雪,江蘇常熟人,生平縱情詩酒,放蕩不羈,仕途失意后寄居蘇州。王國維《曲錄》中提到他的作品有九種,今存《虎囊彈》、《黨人碑》、《四大慶》的第二本等?!痘⒛覐棥芳雌渲休^著名的一種,可惜傳本已經(jīng)殘缺,現(xiàn)存六個單出。又能詩,《海虞詩苑》卷五收其詩5首。《常昭合志》有傳。
[清代] 魏紹吳
魏紹吳(1862~1917),字篤生,清竹塹(今新竹)人。先世自泉州同安遷臺,歷傳三世,均以經(jīng)商為業(yè)。魏氏幼即好學,惜屢試不中;親喪之后,絕意仕途,不復以功名為念。乙未(1895)割臺,避難閩南,每于詩文中述其亂離之苦。局勢稍定后返臺,設「啟英軒書塾」于竹塹,教讀之馀,喜吟詠,尤嗜燈謎,竹塹「燈猜」節(jié)慶,常由其主持。著有《鶴山詩文集》、《虎觀謎存》等〖參考張子文等《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日據(jù)時期》,臺北:國家圖書館,2002年12月;賴子清《臺灣詩醇》,19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