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的詩詞(首)

姜子牙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也稱呂尚,別號飛熊。商朝末年人。姜子牙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tǒng)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勛,齊文化的創(chuàng)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杰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主要成就

治理齊國
太公在齊國的時候,修明政事,順其風(fēng)俗,簡化禮儀,開放工商之業(yè),發(fā)展?jié)O業(yè)鹽業(yè)優(yōu)勢,因而人民多歸附齊國,齊成為大國。到周成王年幼即位之時,管蔡叛亂,淮夷也背叛周朝,成王派召康公命令太公說:“東至大海,西至黃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此間五等諸侯,各地官守,如有罪愆,命你討伐?!饼R因此可以征討各國,形成大國、定都營丘。

軍事韜略
姜子牙是一位滿腹韜略的賢臣和非凡的政治、軍事家,一直受歷代統(tǒng)治者崇尚,這在《詩經(jīng)》等唐朝以前的許多史料及文學(xué)作品中頌文頗多。唐太宗即位后,外夷相侵,內(nèi)患未除,政局動亂,國家面臨著百亂待治,百廢待興的情況,為了達到“安人理國”的目的,便自稱他是姜子牙的化身,在磻溪建立太公廟,他用這一舉動告訴人們,他要象周文王訪賢并重用姜子牙那樣的賢臣良將,他后來果然得到了一大批治世理國的人才,終于實現(xiàn)了“貞觀之治”。唐玄宗為求國內(nèi)安寧,需要像姜子牙那樣披肝瀝膽,嘔心瀝血,忠貞不二的勤勉事主的人才,便于公元731年(開元十九年)敕令天下諸州各建一所太公廟。并要求以張良配享,在春秋仲秋月上戊日祭祀。每當(dāng)發(fā)兵出師或各將領(lǐng)及文武舉人應(yīng)詔,都要先去太公廟拜謁。公元739年(開元二十七年)追謚姜子牙為“武成王”,成為中華民族“武”圣人。公元1072年(宋神宗熙寧五年)為抵御外寇入侵,下令要求各軍事將領(lǐng)必讀《太公兵法》。
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周西伯昌之脫羑里,與呂尚陰謀修德以傾商政,其事多兵權(quán)與奇計,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quán)皆宗太公為本謀?!边@就確立了姜子牙是中華民族創(chuàng)立韜略理論開山祖的地位。1972年從山東臨沂銀雀山漢武帝初年的墓葬發(fā)掘出的《六韜》殘簡,來校勘存世的各種《六韜》版本和本注,說明了《六韜》一書,在漢武帝以前就流行開了,否定了《六韜》是古人偽托呂尚所著的懷疑,進一步證實了姜子牙在軍事理論上的著述是真實的。他在軍事理論方面,在政治、經(jīng)濟斗爭的策略思想方面,都為子孫后代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豐富的遺產(chǎn),人們稱他是兵家權(quán)謀思想的始祖。
中國古代的兵論、兵法、兵書、戰(zhàn)策、戰(zhàn)術(shù)等一整套的軍事理論學(xué)說,就其最早發(fā)端、形成體系、構(gòu)成學(xué)說來說,都始自齊國,源自太公,所以說太公為兵家宗師、齊國兵圣、中國武祖是當(dāng)之無愧的。可以說,沒有太公理論及其所建立的齊國兵家,則不會有如此博大精深、智謀高超、理論完整、源遠流長、綿延不斷、影響巨大的中國兵學(xué)理論學(xué)說。中國古今著名的軍事家孫武、鬼谷子、黃石公、諸葛亮等都學(xué)習(xí)吸收了太公《六韜》的精華,太公的文韜武略被當(dāng)今世界上的政治、經(jīng)濟、管理、軍事、科技等各個領(lǐng)域所借鑒。

人物生平

姜子牙,亦作姜尚。是東海邊之人。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輔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時被封在呂,有的被封在申,姓姜。夏、商兩代,申、呂有的封給旁支子孫,也有的后代淪為平民,呂尚就是其遠代后裔。呂尚本姓姜,因為以其封地之名為姓,所以叫作呂尚。

呂尚曾經(jīng)窮困,年老時,借釣魚的機會求見周西伯。西伯在出外狩獵之前,占卜一卦,卦辭說:“所得獵物非龍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業(yè)的輔臣。”西伯于是出獵,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太公,與太公談?wù)摵笪鞑笙?,說:“自從我國先君太公就說:‘定有圣人來周,周會因此興旺?!f的就是您吧?我們太公盼望您已經(jīng)很久了?!币虼朔Q呂尚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車而歸,尊為太師。

有人說,太公博學(xué)多聞,曾為商紂做事。商紂無道,太公就離開了。四處游說列國諸侯,未得知遇之君,最終西行歸依周西伯。有人說,呂尚乃一處士,隱居海濱。周西伯被囚禁在羑里時,西伯之臣散宜生、閎夭久聞呂尚之名而召請他。呂尚也認為“聽說西伯賢德,又一貫尊重關(guān)心老年人,何不前往?”此三人為了營救西伯,尋找美女奇寶,獻給紂王,以贖取西伯。西伯因此得以被釋,返回周國。雖然呂尚歸周的傳說各異,但大旨都認為他是文王武王之師。

周西伯昌從羑里脫身歸國后,暗中和太公策劃如何推行德政以推翻商紂政權(quán),其中很多是用兵的權(quán)謀和奇計,所以后代談?wù)撚帽篮椭艹碾[秘權(quán)術(shù)的都尊法太公的基本策略。周西伯為正清平,尤其在明斷虞、芮二國的國土爭訟后,被詩人稱道為膺受天命的文王。西伯又討伐了崇國、密須和犬夷,大規(guī)模建設(shè)豐邑。天下三分之二的諸侯都歸心向周,多半是太公謀劃籌策的結(jié)果。

文王死后,武王即位。九年,武王想繼續(xù)完成文王的大業(yè),東征商紂察看諸侯是否云集響應(yīng)。軍隊出師之際,被尊稱為“師尚父”的呂尚左手拄持黃鉞,右手握秉白旄誓師,說:“蒼兕蒼兕,統(tǒng)領(lǐng)眾兵,集結(jié)船只,遲者斬首?!庇谑潜撩私?。各國諸侯不召自來有八百之多。諸侯都說:“可以征伐商紂了。”武王說:“還不行。”班師而還,與太公同寫了《太誓》。

又過二年,商紂殺死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武王又將征伐商紂,占卜一卦,龜兆顯示不吉利,風(fēng)雨突至。群臣恐懼,只有太公強勸武王進軍,武王于是出兵。十一年正月甲子日,在牧野誓師,進伐商紂。商紂軍隊徹底崩潰。商紂回身逃跑,登上鹿臺,于是被追殺。第二天,武王立于社壇之上,群臣手捧明水,衛(wèi)康叔封鋪好彩席,師尚父牽來祭祀之牲,史佚按照策書祈禱,向神祇稟告討伐罪惡商紂之事。散發(fā)商紂積聚在鹿臺的錢幣,發(fā)放商紂屯積在鉅橋的糧食,用以賑濟貧民。培筑加高比干之墓,釋放被囚禁的箕子。把象征天下最高權(quán)力的九鼎遷往周國,修治周朝政務(wù),與天下之人共同開始創(chuàng)造新時代。上述諸事多半是采用師尚父的謀議。

此時武王已平定商紂,成為天下之王,就把齊國營丘封賞給師尚父。師尚父東去自己的封國,邊行邊住,速度很慢。客舍中的人說他:“我聽說時機難得而易失。這位客人睡得這樣安逸,恐怕不是去封國就任的吧。”太公聽了此言,連夜穿衣上路,黎明就到達齊國。正遇萊侯帶兵來攻,想與太公爭奪營丘。營丘毗鄰萊國。萊人是夷族,趁商紂之亂而周朝剛剛安定,無力平定遠方,因此和太公爭奪國土。太公死時一百余歲,其子丁公呂伋繼位。

人物評價

姜子牙一生坎坷多磨而又轟轟烈烈、神秘莫測。縱觀太公一生的建樹,無論從軍事、政治、經(jīng)濟思想等方面,都有卓越貢獻,其中尤以軍事為最,所以太史公言“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quán)皆宗太公為本謀”,稱得上兵家之鼻祖,軍事之淵藪。姜子牙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也是中國文藝舞臺上一位“高、大、全”的形象,還是中國神壇上一位居眾神之上的神主。作為宗教的神仙,他是武神、智神,被奉為“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護佑神靈。周朝從古公亶父起,就盼望能得到一個圣人,一位武能安邦、文能治國的賢才,來輔助周國實現(xiàn)滅殷興周的任務(wù),所以稱太公為“太公望”,到武王執(zhí)政時,又以“師尚父”相稱,尊寵權(quán)貴無以復(fù)加。文王所命太公為“太師”,是西周王朝“三公”中的最高長官,既主軍,也問政。時有“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者,太公之謀計居多”之言,足見太公在周朝中的地位之重。

姜子牙半生寒微,擇主不遇,飄游不定,但他能動心忍性,觀察風(fēng)云,等待時機,終遇明主,輔佐姬昌,修德振武,以求興周。周武王伐紂,太公為軍師,牧野大戰(zhàn),滅商盛周,立了首功。周初分封,姜子牙被封為齊國君主,他治國有方,創(chuàng)建了泱泱大國,遺風(fēng)猶存,累世相續(xù),為后來的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五霸之首”而奠定了基礎(chǔ)。

姜子牙的詩詞列表

姜子牙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