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維楨的詩詞(570首)
楊維楨(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文學家、書畫家和戲曲家。字廉夫,號鐵崖、鐵笛道人,又號鐵心道人、鐵冠道人、鐵龍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號老鐵、抱遺老人、東維子,會稽(浙江諸暨)楓橋全堂人。與陸居仁、錢惟善合稱為“元末三高士”。楊維禎的詩,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樂府詩,既婉麗動人,又雄邁自然,史稱“鐵崖體”,極為歷代文人所推崇。有稱其為“一代詩宗”、“標新領異”的,也有譽其“以橫絕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矯之”的,當代學者楊鐮更稱其為“元末江南詩壇泰斗”。有《東維子文集》、《鐵崖先生古樂府》行世。
主要成就
詩文
楊維楨在詩、文、戲曲方面均有建樹,歷來對他評價很高。楊維楨為元代詩壇領袖,因“詩名擅一時,號鐵崖體”,在元文壇獨領風騷40余年。其詩文清秀雋逸,別具一格,他長于樂府詩,多以史事與神話為題材,詭異譎怪,曾被人譏為“文妖”。其詩好比興迭出,奇想聯(lián)翩,所創(chuàng)《西湖竹枝詞》通俗清新,和者眾多。著有《東維子文集》、《鐵崖先生古樂府》等。且其個性倔強,不逐時流,《明史·本傳》謂其“載華陽巾,披羽衣,坐船屋上,吹鐵笛”作《梅花弄》,或呼侍兒歌《白尋》之辭,自倚鳳琶和之,賓客俱翩躚起舞,以為神仙中人”,可見其風流灑脫如此,其嘗在《夢洲海棠城記》中謂:“吾嘗謂世間無神仙則已,有則自是吾輩中人耳”他劇其間,與陸居仁、錢惟善、倪云林、宋仲溫、柯九思、張雨等諸才俊之士相契,飲酒賦詩,揮毫弄墨,放浪于形骸之外,游藝于筆墨之間,使其個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
書法
楊維楨的書法亦如他的詩一樣,講究抒情,尤其是草書作品,顯示出放浪形骸的個性和抒情意味,楊維的傳世墨跡約十余件,且都是五十歲后所書,故無法探求到他早年時學書的來龍去脈,但從其楷、行草諸體具備的遺作中來看,可其功力深厚,其書由詔追溯漢魏兩晉,融合了漢隸、章草的古拙筆意,又汲取了二王行草的風韻和歐字勁峭的方筆,再結合自己強烈的藝術個性,最后形成了他奇崛峭拔,狷狂不羈的獨特風格,與趙孟頫平和、資媚、秀美、曲雅的風格形成鮮明的對比,因其書不合常規(guī),超逸放軼,劉璋在《書畫史》中評曰:“廉夫行草書雖未合格,然自清勁可喜?!眳菍挕掇宋碳也貢穭t稱其書如“大將班師,三軍奏凱,破斧缺箋,倒載而歸?!彼砟甑男胁輹?,恣肆古奧,狂放雄強,顯示出奇詭的想象力和磅礴的氣概。
楊維楨書法能將章草、隸書、行書的筆意熔于一爐,并加以發(fā)揮。他的字,粗看東倒西歪、雜亂無章,實際骨力雄健、汪洋恣肆。如果說把趙孟頫比作優(yōu)美的代表,那他則是壯美的典范。書法的抒情性在他這里得到充分的張揚。他反對摹擬,主張不工而工。他認為“摹擬愈逼,而去古愈遠”,主張詩品、畫品、書品與人品作統(tǒng)一觀,認為書品無異于人品。于此,我們也找到了他怪異書風的精神來源。黃惇評其作品粗頭亂服,不假雕飾,常以真、行、草相互夾雜,并以臥筆側鋒作橫、捺筆畫的章草波磔;結字欹側多變、長短參差、大小懸殊;章法則字距大于行距,在貌似零亂錯落中,凸顯其跳蕩激越的節(jié)奏旋律。其代表作有《題鄒復雷春消息卷》、《城南唱和詩冊》、《真鏡庵募緣疏卷》等。《中國書法全集-康里巙巙、楊維楨、倪瓚》卷收有他兩件立軸書,書于1363年《溪頭流水詩草書軸》不僅在作品章法款式已見立軸書的成熟模式,筆法多變,結字諸體雜揉,倔犟超逸,足顯其書法的趨于偏激的表現(xiàn)主義風格。
傳世墨跡有《鬻字窩銘》、《真鏡庵募緣疏》、《夢游海棠城記》、跋鄒復雷《春消息》圖等,楷書有《周上卿墓志銘》。楊維楨善行草書,筆法清勁遒爽,體勢矯捷橫發(fā),富于個性,自成一種特殊面貌有“大將班師,三軍奏凱,破斧缺斤,例載而歸”之勢。傳世主要作品有《真鏡庵募像疏卷》、《鬻字窩銘立軸》(故宮博物院)、《城南唱和詩冊》(北京故宮博物院)、草書《夢游海棠城詩卷》(天津市文物管理處)、《竹西草堂記卷》(遼寧省博物館)、《晚節(jié)堂詩》(現(xiàn)藏日本)、《沈生樂府序》等。其余墨跡多見于書札及書畫題中。
楊維楨于音樂的造詣也極深,特別是善吹鐵笛,其“鐵笛道人”的別號即因此而來。
楊維楨在詩、文、戲曲方面均有建樹,其詩文清秀雋逸,別具一格,歷來對他評價很高。他是元代詩壇領袖,因“詩名擅一時,號鐵崖體”,在元末文壇獨領風騷40余年。他長于樂府詩,多以史事及神話傳說為題材。其詩好比興迭出,奇想聯(lián)翩,縱橫奇詭,眩人耳目,在明初有“文妖”之譏。但也不乏現(xiàn)實主義詩作,所創(chuàng)《西湖竹枝詞》通俗清新,和者眾多。他著述等身,行于世的著作有《春秋合題著說》、《史義拾遺》、《東維子文集》、《鐵崖古樂府》、《麗則遺音》、《復古詩集》等近二十種。
人物生平
楊氏一族原居楓橋(今屬諸暨),楊維楨曾祖楊文修,字中理,乃宋代名醫(yī),人稱楊佛子,著有《醫(yī)衍》、《地理撥沙圖》。后楊氏卜居全堂,全堂東南有桐岡山,西南有鱭鯉尖,村中有池名泉塘,村以池名,諧音全堂,池旁臥有鐵崖山,“因巖石呈鐵色而得名”,今人俗稱小山頭。
母親李氏,“夢月中金錢墜懷,而生維楨”。兄弟三人,維楨居中。維楨生于元貞二年(1296),之所以號鐵崖,因其父楊宏在鐵巖山麓筑樓,紅樓植梅百株,樓上藏書萬卷,并將梯子撤去,令其與從兄楊維翰(1294~1351,字子固,號方塘,元末畫家)專心攻讀,每天用轆皿傳食,苦讀五年, 時人稱其為“楊鐵崖”,因擅吹鐵笛,自號鐵笛道人。楊維楨自幼穎悟,能“日記文章千言”,黽勉讀書,為增見識,少時又游學甬東。
泰定四年(1327)中進士,任天臺縣尹,因依法懲治作惡縣吏,遭奸吏報復被黜。繼任職錢清鹽場司令,因請求減輕鹽稅不允,決意投印去官,方獲準減額三千,但以忤上故,十年不獲升遷。元修遼、金、宋三史,他作“正統(tǒng)辯”千言,總纂官歐陽玄贊嘆:“百年后,公論定于此矣”。后調任江西儒學提舉,因交通受阻,未成行。值兵亂,浪跡浙西。張士誠據浙西,屢召不赴,戲答:“江南處處烽煙起,海上年年御酒來。如此烽煙如此酒,老夫懷抱幾時開?”后張士誠令其弟張士德上門求教,楊維楨站在元政府立場修書一封,臧否張士誠。信中責備張士誠“銓放私人不承制,出納國廩不上輸”,罵他自選官吏,不繳糧食,確為實情。此外,指出張四個優(yōu)點“兵不嗜殺,聞善言則拜,儉于自奉,厚給吏祿而奸貪必誅”,以及四個缺點“是非一謬,黑白俱紊”,將帥、守令、親族等“為閣下計者少而身謀者多”,“狃于小安而無長慮”,“身犯六畏,釁闕多端”。預言他“不有內變,必有外禍”。
楊維楨后以冒犯丞相達識帖睦邇而徙居松江(今屬上海市),筑園圃蓬臺。門上寫著榜文:“客至不下樓,恕老懶;見客不答禮,恕老??;客問事不對,恕老默;發(fā)言無所避,恕老迂;飲酒不輟車,恕老狂。”在松江時與張堰楊謙、廊下陸居仁、呂巷呂良佐等交往甚深,吟詠唱和,詩賦相樂。呂良佐倡設“應奎文會”,他為主評,與天下文人墨客切磋詩文,一時天下學士慕名前來赴會者,不可勝計。他又周游山水,頭戴華陽巾,身披羽衣,坐于船上吹笛,或呼侍兒唱歌,酒酣以后,婆娑起舞,以為神仙中人。
其父筑室鐵崖山中,環(huán)繞書樓種梅花數(shù)百株,聚書數(shù)萬卷,。登藏書樓后去掉梯子,如此讀書5年。從政后,益聚書。如收藏有《太平綱目》20策、《洞庭雜吟》50卷,《瓊臺曲》、《歷代詩諫》200卷等詩文集。藏書印有“廉夫”、“楊廉夫”二印。值兵亂,浪跡浙西山水間,晚居松江。明初,朱元璋召他修書,作《老客婦謠》詩以拒絕。詩學李賀,明初有人稱其為“文妖”。工行、草書,書風炯異于時人,傳世書跡有《城南唱和詩卷》、《真鏡庵募緣疏卷》、《張氏通波阡表卷》、《游仙唱和詩冊》等。
明太祖派翰林詹同奉印登門召其纂修禮、樂書,婉辭不去,答曰“豈有老婦將就木而再理嫁者耶”,以明不仕兩朝之意。為躲避官府,回到家鄉(xiāng)全堂。兵丁追至,路遇,楊維楨將紫暘宮念作柴湯官,兵丁以其不識字,任其自去。洪武三年,再被有司敦促,無奈赴京,賦《老客婦謠》一首再明不復出仕。抵南京,見朱元璋,奏稱:“陛下竭吾所能,不強吾所不能則可,否則有蹈海死耳。”留京百有一十日,俟所修書敘例略定,即乞歸家。朱元璋礙其名望太大,不敢過于勉強,行前宋濂贈詩曰:“不受君王五色詔,白衣宣至白衣還?!敝良遥缀j,急撰《歸全堂記》,擲筆而亡。曾做絕命詩:“昨日追隨阿母游,錦袍人在紫云樓。譜傳玉笛俄相許,果出金桃不外求?!笔份d楊維楨葬于松江干山,與好友錢惟善、陸居仁合稱三高士墓。干山位于松江縣西北機山東,相傳干將曾鑄劍于此,故名。另據今全堂村人相傳,楊維楨當葬于桐岡山,惜無史可查。死后,宋濂為他寫了《元故奉訓大夫江西等處儒學提舉楊君墓志銘》。
楊維楨的詩詞列表
-
元代:楊維楨
轆轤索褪垂金井,水殿風來晚花靜。
美人睡起袒蟬紗,照見臂釵紅肉影。
荔子漿酸搖左車,阿母新進朱陵瓜。
侍奴手浴井花冷,水冰金盤擎掌瓜。
鸞刀未破圓玉斗,斗破紅冰驚落手。
玉郎渴甚故相嘲,可忍食殘團月凹?
-
元代:楊維楨
極苦復極苦,放聲一長哀。
青天為之雨,長城為之摧。
為招淄水魂,共上青陵臺。
-
元代:楊維楨
民有殺長吏,于理大悖之。
仁人根所自,吏德久已離。
擊之柱后法,輦火救焚輜。
彼哉漢儒論,殘賊憂軟罷。
愿言敷國惠,以膏殘民痍。
-
元代:楊維楨
神州和羹連五城,沙堤新筑泰階平。
正月一日太陽明,殿前兩相水金星。
天王垂衣珠箔卷,太史新書五云書。
火城千枝花外轉,道逢吳牛問牛喘。
左謀右斷天子前,手持五色補青天。
南人不敢吹巢火,中國堂堂相司馬。
-
元代:楊維楨
湖山七十二,西峰郁相繆。
■飲有堯井,象耕馀舜丘。
相傳十日出,大浸稽天流。
生民竊生理,托市茲山頭。
只今東震水,雙雷沒如漚。
仁人感地脈,望望終南愁。
-
元代:楊維楨
步出白門柳,聞歌金縷衣。
事生不事死,曩誓今已遺。
空負地下心,百年以為期。
向來媒佻鳩,寧為今日思?
-
元代:楊維楨
皇天傾,后土頹,王降世兮漢祚衰。
王作黃泉兮誓相隨,王死胡用吾身為?
-
元代:楊維楨
西溪溪口東岡道,楊柳陰陰春欲老。
花間系馬我曾來,紅雨傷春跡如掃。
美人勸我金色漿,玉臺贈以盤龍寶。
愿作西溪一水魚,趁爾容顏為余好。
城南將軍同醉倒,殯宮今已生春草。
-
元代:楊維楨
空心勁草瑯軒節(jié),瘦如筆枝赤如鐵。
壺公手中曾擲之,黃公石上飛星裂。
璣天道人雙眼青,見之不減九節(jié)藤。
神丁未窺混沌竅,中有萬壑銅龍聲。
道人親鑿崆峒玉,九漏玲瓏尺度足。
黑蛇飛來膝上橫,道人手中嘯鸞鵠。
自言奇音不敢作,寒星墮地風折岳。
去年臺山解虎斗,今年狼山敲豸角。
鐵崖相見洞庭東,腰間笛佩蒼精龍。
湘江雨腳吹雌風。
相呼道人木上座,杖陂水拔須眉峰。
-
元代:楊維楨
仙人在世間,招之還可來。
何用三韓外,樓船言蓬萊。
颯然精爽合,偕入東華臺。
怖我以蛇虎,令我心死灰。
叔卿忽見鄙,瑤池仍復回。
已遣滈池璧,尚獻新垣杯。
金棺不煉骨,空令后人猜。
君不見易招天上三天母,難脫人間五性胎。
-
元代:楊維楨
大茅先生上天司死生,每歲考校月之二日為嘉平。
至今華陽有仙會,會則鬼獸叫嘯丹光明。
上帝又閔其人之枉死,必生仙醫(yī)有如貞白者,代居山中救愚氓。
自從貞白上仙去,杏林剪伐橘井夷溝坑。
越七百歲乃有袖云氏,弱冠學道朝天京。
天子問道賜爵秩,師拂衣去還山自吹鸞鳳笙。
不燒竹,不辟谷,不餐日月精,不役罡訣甲與丁。
人有奇疾弗能名,郁如病草無勾萌。
師一視,攣者伸,瞽者覿,跛者行。
門之無父咀之劑、針石之兵,惟有日兩炊飯折足鐺。
乃云太上親傳一管筆、三軸經,無憂祖師傳至我,我奉行之無足驚!吾聞上古俞跗善療疾,不施湯液、尚須皮毛解剝凈洗五藏腥,如何三經一筆乃爾靈!人報以金擲之如瓦礫,以廉售欲豈比長安清,亦何必隱居辛苦注草經。
嗚呼,人生喜怒悲樂病易成,須發(fā)日槁為星星。
便從煉煉師乞漿啖火棗,青華定錄共見茅君盈。
-
元代:楊維楨
李卿李卿樂中仙,玉京侍宴三十年。
自言弦聲絕人世,樂譜親向鈞天傳。
今年東游到吳下,三尺檀龍為予把。
胸中自有天際意,眼中獨恨知音寡。
一聲如裂帛,再撥清冰拆。
蠻娃作歌語突兀,李卿之音更明白。
玉連瑣,《郁輪流袍》,呂家池榭彈清宵。
花前快倒長生瓢,坐看青天移斗杓。
鐵笛道人酒未醺,煩君展鐵拔,再軋鹍雞筋。
我聞仁廟十年春,駕前樂師張老淳。
賜箏岳柱金龍齦,儀鳳少卿三品恩。
張后復有李,國工須致身。
酒酣奉硯呼南春,為卿作歌驚鬼神。
-
元代:楊維楨
平原君,起朱樓。
美人盈盈樓上居,蹣跚跛汲彼何叟,美人一笑蹣跚愁。
門下士,引去不可留。
高價千金值,千金不惜美人頭。
君不見帷中婦女觀跛者,一笑五國生戈矛。
-
元代:楊維楨
大風起,不終朝。
如何三日夜,日日夜夜旋扶搖。
卷水覆我舟,卷土覆我窯。
烏乎太平玉琯將誰調,五日一風不鳴條。
-
元代:楊維楨
井無水,荒龍倚。
不知如,巴馬子。
仰天夜見黃姑星,水底嘍嘍話紅鬼,長繩卷起天河水。
井中人,不殉死,宮人斜在雷塘趾。
-
元代:楊維楨
春風扇官道,官柳黃金條。
道旁百金騎,俠氣爭春驍。
竹間小桃花,嫣如董嬌嬈。
下馬隔花語,疑是花中妖。
-
元代:楊維楨
沙丘腥風吹腐化,華陰毛女藏雙魚。
宮中雨露不可食,餐松啖柏留春容。
桃花流水迷紅霧,十二峰頭度朝暮。
自是嬋娟有仙骨,入海徐郎豈知故。
衣沐雨,鬟櫛風,槲葉楚楚山芲紅。
秦樓舊鏡掩明月,咸陽目送雙飛鴻。
-
元代:楊維楨
洛陽輕薄子,挾彈走春嬉。
結交金谷友,諂事賈午兒。
蔑棄慈母訓,乾沒不知幾。
感已賦閑居,猶以拙自悲。
-
元代:楊維楨
苕山如畫云,苕水如篆文。
使君畫船山水里,蕩漾朝暉與夕曛。
中流棹歌驚水鴨,捷如競渡千人軍。
渡頭劉阮郎,清唱煙中聞。
為設胡麻飯,招手越羅蚡。
既到車山口,還過溘水濆。
東盛壩前折楊柳,西莊漾下紉香芹。
東村擊鼓送將醉,西村吹笛迎余醺。
三日新婦拜使君,野花山葉斑斕裙。
使君本是龍門客,宮衫脫錦披黃斤。
愿住吳儂山水國,不入中朝鸞鵠群。
酒酣更呼酒,挽衣勸使君。
游絲蜻蜓日款款,野花蛺蝶春紛紛。
君不見城南風起寒食近,老農火耕陳帝墳。
-
元代:楊維楨
天公弄丸七寶曲,脆如琉璃拆如線。
月中斤人八萬戶,敕賜仙廚瓊稍飯。
什什伍伍入杳冥,妙手持天輕欲旋。
千斤寶斧運化鈞,混沌皮開精魄見。
羿家奔嫁太輕脫,須臾蹋破蓮花瓣。
十二山河影碎中,輪郭重完冰一片。
縹緲長懸玉白飛,堅牢永結妖蟆患。
封辭何用蟣虱臣,功成萬古蒙天眷。
一歸蘭路不知年,兔子花開三萬遍。
楊維楨詩詞名句
詩詞推薦
- 麥斜行明代:鄭善夫
- 送從弟皮崇歸復州唐代:皮日休
- 贈蕭良有良譽赴春官明代:梁紹震
- 長春樓為休寧楊處士賦明代:潘希曾
- 游六王山明代:陳圭
- 送趙玉甫赴穿山監(jiān)場宋代:劉宰
- 望蓬萊金朝:劉志淵
- 上巳日阻雨和王沖之韻宋代:王之道
- 浪淘沙·簾外五更風宋代:李清照
- 宿池江 其二明代:邵寶
- 厓山吊古明代:梁逢登
- 喜沈融谷茂才重入丹霞明代:釋今帾
- 羊荊華敞小軒面叢竹予以細香名之蓋用杜子美風吹細細香之句因賦此詩宋代:李光
- 岑溪悲叔白七首 其四 易使橋清代:李憲噩
- 漢水宋代:蘇軾